炒股公司叫什么 每股分红55美元 科兴生物出现“清仓式”分红计划_潘爱华_Globe_现金股息
发布日期:2025-07-10 23:07    点击次数:176

炒股公司叫什么 每股分红55美元 科兴生物出现“清仓式”分红计划_潘爱华_Globe_现金股息

控制权博弈持续七年再升级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何梓嫣

最近,科兴生物(SVA.O)因“清仓式”分红计划被大众关注。6月18日,科兴生物宣布加快支付其此前每股派息55美元的分红计划。同时,特别股东大会将追加每股19美元的第二次特别现金股息、每股20美元至50美元的第三次特别现金股息,总分红最高接近75亿美元。

这场“清仓式”分红背后交织着科兴生物复杂的股权、控制权博弈的故事。从今年1月英国枢密院裁定科兴生物2018年股东大会程序违规后,科兴生物董事会洗牌,股东发布公开信控诉董事会侵害权益,双方拉开新一轮股权博弈战。

“清仓式”分红背后是股权博弈升级

6月18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兴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将加速支付每股普通股55美元的特别股息,派息日定于7月7日或前后,在特别股东大会(7月8日)前支付。值得注意的是,科兴生物自2019年2月22日起停牌,停牌前股价仅为6.47美元/股。以此计算,该轮分红股息率(TTM)就高达850%。这意味着,若投资者花100元买股票,能得到现金分红850元。

展开剩余79%

科兴生物还宣布将追加每股19美元的第二次特别现金股息、每股20美元至50美元的第三次特别现金股息以及采用新股息政策定期向股东返还现金、探索其他上市地等内容。

根据前述发布的三次特别股息支付方案,科兴生物的总分红金额将最高接近75亿美元,而截至2024年6月末,科兴生物的股东权益总额(净资产)为86.49亿美元。这意味着,若三轮分红计划实施完毕,科兴生物的资产将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值得注意的是,科兴生物之所以慷慨分红,或与公司持续数年的股东斗争有关。除了分红计划,科兴生物近期还多次发布公告称,敦促股东在即将到来的股东大会投下“罢免科兴现任董事会议案”的反对票,并称股东投票结果将影响后续补偿性股息的发放。

因此,针对此次分红方案,市场上除了充斥着“科兴生物存在掏空上市公司”的质疑声外,还认为现任董事会此举或有双重意图:一方面试图通过派发股息争取股东支持,另一方面也在为后续可能出现的董事会控制权旁落提前布局,以便在权力更迭后,将一个“空壳公司”烂摊子甩给新的管理团队。

2001年,疫苗技术专家尹卫东与由ST未名(002581.SZ)原董事长潘爱华共同创立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前者技术入股持股约24%,后者出资占股76%。2003年,公司计划将核心资产打包至美国上市,并引入了相关资本。经过系列股权转让和稀释,潘爱华所持股权降至26.9%,科兴生物的大部分股份被转到了伊卫东名下的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股约73.09%。2009年11月,科兴生物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6年,科兴生物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回国上市。2018年,公司时任董事长尹卫东和潘爱华分别发出私有化要约,科兴生物控制权之战正式打响。其中,尹卫东阵营的资本包括赛富投资基金、维梧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维梧资本”)等,潘爱华阵营的资本包括当时受其控制的ST未名、当时科兴生物第一大股东1Globe Capital LLC(强新资本,下称“1Globe”)等。

双方私有化争夺战不断升级,曾一度上演强行控制厂房、举报行贿和职务侵占等戏码。期间,尹卫东还启动了“毒丸计划”,向除潘爱华及1Globe外的股东增发新股,强行稀释对手股权。此外,1Globe实控人李嘉强曾撮合双方创始人进行谈判,但在私有化陷入僵局后,其转向潘爱华阵营,通过二级市场持续买入科兴生物股份,成为公司当时的第一大股东,如今成为深度参与公司内部股权争斗的一员。

2019年2月,纳斯达克以“治理失效”为由强制科兴生物停牌。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尹卫东一直占据上风,潘爱华则失去了ST未名的控制权。2024年,潘爱华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刑13年,随后其提起上诉。今年1月,与潘爱华联手的1Globe迎来转机,英国枢密院裁定科兴生物2018年股东大会程序违规,“毒丸计划”无效。此后,科兴生物多名董事会成员陆续声称辞职,1Globe方面提名李嘉强等四人接管董事会。

今年4月,维梧资本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维梧资本对科兴生物董事会提起诉讼以保护广大股东利益》,指控当前科兴生物董事会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公司治理危机,并称其系列行为导致公司独立审计机构辞职。文章直指1Globe带领的现任董事会持续非法剥夺维梧资本的股权和董事会席位,并占有绝对多的三个席位,且其中两位董事会成员并不在英国枢密院裁定的董事会名单内。

或难回高光时刻

当前,由1Globe方面主导的董事会正急于争取股东的最大支持,而维梧资本一方的发难亦使得董事会任命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后续掌权方的变化仍未可知,但毋庸置疑的是,科兴生物在持续长久的内斗中,难回到从前的高光时刻。

在新冠疫情之前,科兴生物并不知名,2015-2020年,科兴生物的销售收入合计为13.01亿美元,净利润合计为2.01亿美元。到2021年,科兴生物销售额达19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694.36%,其中大部分由新冠疫苗贡献,毛利达183.03亿美元,同比增长4027.39%;实现净利润84.67亿美元,同比增长7571.97%。

在2021年之后科兴生物的业绩明显承压。2022年,科兴生物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亦降至14.93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2.3%和98.66%。2023年、2024上半年,科兴生物陷入亏损中,销售收入分别为4.48亿美元、1.21亿美元,分别下跌69.97%、13.6%。2023年亏损9992万美元,2024上半年进一步亏损789.7万美元,分别同比下跌187.75%和146.68%。

另外,由于市场需求量下降,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已在2024年1月停产,目前并未有新的产品和业务足以支撑起业绩的增长。

作为一家疫苗研发生产企业,一般都需要大量的现金来维持日常的运营和支撑研发生产。自2023年以来,科兴生物的研发费用不断减少。2023年、2024年上半年,科兴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45亿元、1.44亿元,同比下滑21.95%、4.68%。与此同时,科兴生物账上的现金并不算充裕。截至2024年上半年,科兴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0.72亿美元。在此情况下,科兴生物不把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甚至进行大额分红,似乎对公司未来发展稍欠考量。

在多年内斗之下,股东之间已缺乏向心力,公司长期缺乏稳健的管理体系,亦错过了价值重塑的时机。此外,科兴生物当前还存在较多未决的法律诉讼,股东间的博弈仍旧是一场长期之战。同时,审计机构宣布辞职,导致迟迟无法交出2024年年度报告,科兴生物在纳斯达克退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这样情况下,科兴生物欲探索国内上市,或将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记者就公司经营业绩、内部管理及分红事宜等问题致函科兴生物和维梧资本炒股公司叫什么,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发布于:上海市